深度|全球农药企业低碳发展进程盘点及趋势

发布时间:

农业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约占全球总碳排放的22%[1]。农药(植物保护)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农药也是继化肥之后种植业的第二大碳排放源[2],其碳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同时,农药包含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化学产品,农药行业也是化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其碳排放也受到化工行业相关约束。

农药行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低碳发展情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与农业的绿色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梳理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等全球领先农药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01 全球领先农药企业碳排放目标一览

农业系统不仅是温室气体贡献者,也应是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提供者。全球领先的农药企业已纷纷采取碳减排行动,并设立碳排放目标。如图所示,拜耳、巴斯夫、富美实、住友化学等企业均设立了净零排放目标,其中:

📍拜耳集团设置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包含了范围1&2&3。并且,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设立了独立的目标:到2030年,每公斤农作物的碳排放降低30%。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初,拜耳集团更新了其SBTi目标,将实现近期目标的年份从2030年提前至2029年[3];

📍巴斯夫设置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包含了范围1&2,并在2023年将范围3的“类别3.1原料采购”纳入其中;

📍富美实的净零排放目标年设置的相对早:到2035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

📍住友化学的净零排放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范围1&2的净零排放。

从上图企业设置的碳排放目标中不难看出,低碳转型领先农药企业已经开始重点关注和管理价值链碳排放,并将净零排放目标布局至范围3

范围3碳排放: 是指除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外,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主要可以分为上游范围3碳排放和下游范围3碳排放,具体可以分为外购商品和服务(如农药企业采购的原料、包装、助剂等)、商务旅行、雇员通勤、售出产品的使用、运输和配送、投资、租赁资产与特许经营等类别。

部分企业的范围3管理工作也正在开展中,如先正达集团计划设定范围3碳排放目标,2025年从先正达植保业务单元和先正达种子业务单元开始实施;纽发姆计划在2026年开展范围3碳盘查;安道麦2020年启动测算整个供应链碳排放的计划,2023年估算结果表明其范围3类别1“商品和服务采购”占总排放的80%,此外,安道麦对头部供应商进行了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化调查,以便实现充分问责和全面透明。

富美实的范围3碳排放中,外购商品和服务占74%,图源:FMC 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范围3碳排放管理已成为农药企业设置科学、长远碳目标的必选项。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由于范围3排放通常来源于上下游供应链(比如上游的外购原料和下游运输),因此,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碳排放表现将成为关键采购指标。换言之,更低碳的原料和包装等辅料,以及更低碳的运输服务将更具市场竞争力,会被农药企业优先采购。以富美实为例,如上图所示,范围3碳排放占总排放的92%,直接化学品的采购则占范围3的74%。因此,公司重点关注其直接化学品供应商,并将优先采购绿色和碳密度较低的材料作为减少范围3排放的关键手段。

02 农药企业的领先绿色低碳实践

除了设定战略层面的碳目标外,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性节能改造、管理产品碳足迹、达成碳中和产品/工厂、包装等材料低碳创新、与种植者协同降碳等也是农药企业进行绿色低碳实践的关键领域。

优化能源结构&技术性节能改造

从农药公司的生产运营角度来看,优化能源结构和进行技术性节能升级改造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措施。

安道麦为例,2023年,沙隆达基地通过升级蒸汽和发电装置,采用变频驱动器引擎和保温系统,节约燃煤实现减排83821吨二氧化碳当量;安邦基地通过调节阻燃生产装置制冷系统的规模,节约大量电力,减排941吨二氧化碳当量;辉丰基地通过优化生产设施的蒸汽管道和设备,降低蒸汽消耗,减排2123吨二氧化碳当量。中国基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绝对值平均降低了16%。

图源:安道麦 2023年ESG报告

产品碳足迹管理

农药公司通常将产品碳足迹管理列为公司的重点工作。通过进行产品碳足迹管理,企业可充分了解产品的碳排放来源,并根据碳排放热点有的放矢进行降碳管理。

巴斯夫为例,公司为客户提供所售农药产品的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包括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采购的原材料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一直到成品离开工厂大门准备送往客户为止。

图源:巴斯夫

科迪华为例[4],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气候正效益的发展。公司致力于推出具有可持续优势和差异化的作物保护产品,以帮助农民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提高粮食产量。例如,科迪华旗下的灵斯科™除草剂,据试验比较,与传统除草剂相比,灵斯科™的使用量可降低达150倍,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中,它有可能帮助避免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图源:科迪华

碳中和产品/工厂

目前,一些企业正在研发和推广碳中和农药产品。这些产品通过采用低碳生产工艺、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并通过碳抵消进一步实现碳中和。除农药产品外,碳中和种子产品也逐步面市,以UPL公司为例,其生产了全球首款商业化碳中和小麦种子,每千克种子的碳足迹0.77 kgCOeq,是全球基准值的一半。该款碳中和小麦种子源于“Zero Carbon Argentine Program” (PACN)阿根廷零碳计划。

全球首款商业化碳中和小麦种子,图源:UPL 2023年ESG报告

“碳中和工厂/零碳工厂”是指在生产运营全过程中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实施节能减排、采用碳信用抵消等措施,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工业生产场所。以先正达昆山零碳工厂为例,从产品包装改造升级,到设备精细化运营,再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先正达将“绿色”贯穿在昆山工厂的生产管理全流程中。零碳工厂的达成不仅体现了先正达集团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而且也是其在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向低碳转型的重要一步。

先正达昆山工厂,图源:先正达官网

包装等材料低碳创新

绿色创新研发也是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关键方向之一,比如研发低用量、高负载的农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材料外,包装降碳也是许多农药企业的关注重点。

安道麦为例,公司通过使用新型产品包装降低塑料和运输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2023年,安道麦推出1L的矩形容器,相较圆形容器,能节约10%的塑料用量,同一空间可多容纳45%的产品,显著降低运输需求,全年减少17.2%因运输产生的碳排放,相当于减排340吨二氧化碳[5]。

图源:安道麦官网

住友化学则通过减少产品包装中的塑料使用和提升再生材料的使用,实现包装轻量化和可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降低碳排放。

图源:住友化学 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与种植者协同降碳

为释放农业产业链下游的降碳价值,与种植者协同降碳也是农药公司展示公司环境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举措。

拜耳的Bayer Carbon拜耳碳计划为例,在该计划下,农民可以因实施经验证的实践(例如覆盖作物和减少耕作,这些实践需被证实可以捕获和储存更多的碳)而获得资金奖励。拜耳碳计划与其作物科学部门“到2030年,每公斤农作物的碳排放降低30%”的碳目标是息息相关的。

“为了使固碳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碳视为潜在的收入来源。通过为农民提供工具和方法来增加保留在土壤中的碳并确保它留在那里,能够测量它并从中赚钱,就像他们收获数公顷的西红柿、玉米或大豆一样。” 

——摘自拜耳作物科学可持续发展进程报告

到2030年,每公斤农作物的碳排放降低30%,来源:拜耳作物科学可持续发展进程报告

除了开发类似“农场碳汇”的拜耳碳计划外,还有许多企业的协同降碳项目值得借鉴。

科迪华为例,2023年,科迪华携手Bunge和雪佛龙公司,共同启动了一项商业合作。该合作旨在与种植者携手,在他们的作物轮作周期中融入科迪华独特的冬季油菜籽杂交种的种植。这些油菜籽富含油分,是优质生物燃料原料。通过这种合作,不仅为可再生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提供关键原料,还为种植者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纽发姆也有类似的跨行业降碳减排合作项目。2024年,纽发姆与BP达成一项联合开发协议,该合作旨在开发生物质油技术,以帮助满足对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ReFuelEU航空立法,SAF产量目前约占欧盟全球喷气燃料的0.5%。欧盟规定,到2025年,欧盟机场至少2%的燃料应为SAF,并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到2035年达到至少20%的SAF,到2050年达到至少70%。该合作也是纽发姆与主要下游伙伴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碳相关法规挑战的战略成果。

03 农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无论是设定战略层面的碳减排目标,还是优化能源结构、技术性节能改造、产品碳足迹管理、达成碳中和产品/工厂、包装等材料低碳创新、与种植者协同降碳等具体降碳措施,在推动农药企业和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中,产业协同降碳与供应链低碳化是必由之路。

富美实的降碳路线图,图源:FMC 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原材料供应商将被要求采用更加低碳的工艺和技术,生产和提供低碳排放的原材料。农药企业也会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共同开展碳足迹核算和减排工作,确保原材料采购环节的低碳化。

在产业链下游,农药企业将与农业生产企业、种植户等密切合作,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农药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物流企业在农药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也将采用更加环保、节能的运输方式和设备,如通过使用电动运输车辆、优化运输路线等,降低运输环节的碳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农药行业也是化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农药行业的碳排放也受到化工行业相关约束。以化工行业颇具影响力的“携手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TfS)为例,头部农药企业巴斯夫、拜耳是其发起方,先正达是其成员。TfS要求其供应商完成可持续发展采购审核,所供产品碳足迹便是其中的必填项。

相关行业倡议将推动农药行业企业朝着更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024年,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单位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下,植物保护行业首个低碳联盟——植保行业低碳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单位将共同探索行业低碳发展新路径,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04 供应链碳数据合规披露,助力农药产品碳足迹溯源

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数字化技术赋能,科学、可靠、合规的产品碳足迹无法仅凭某一家公司独立收集、计算、建模而得到,需要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数据配合。供应链碳数据的合规披露共享,有助于农药产品碳足迹溯源。

2025年2月24日-26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江苏省南通市举办,中国农药行业双碳信息披露平台将在25日上午的主题大会活动中重磅发布。

图源:中国农药行业双碳信息披露平台

中国农药行业双碳信息披露平台是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联合碳衡科技共同发布的全球首个农药行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公益性平台,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行业双碳信息,助力中国农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企业合作共享,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该平台是顺应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满足中国农药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各项绿色低碳合规要求、实现绿色转型需求而开发的。平台将聚焦农药行业供应链低碳发展,包括但不限于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农药制剂以及包装材料、助剂、标签等配套材料。平台将通过数字科技合规披露企业“双碳”信息,平台致力于帮助农药行业企业提高声誉强化品牌、提升市场份额、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 点击此处查看大会日程及报名参会

参考:

[1] IPCC,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downloads/report/IPCC_AR6_SYR_LongerReport.pdf

[2] https://mp.weixin.qq.com/s/fQVz_JZaWWUmNFXqo7cIjQ

[3] SBTi官网,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companies-taking-action

[4] 科迪华官网,https://www.corteva.cn/media-center/Advancing-Climate-Positive-Development-Corteva-in-Action.html 

[5] 安道麦 2023年ESG报告

[6] 头图来源:先正达 MAP绿色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3